[1] |
陆海亭, 付保明, 梁志正, 孙春洋. 5G在城轨无线专网中的应用探索[J]. 《无线互联科技》杂志社, 2022, 19(9): 10-12. |
[2] |
周爱萍, 金立艳, 陶雨濛. 职业院校轨道交通车辆专业实训基地建设与教学应用[J]. 无线互联科技, 2020, 17(9): 101-103. |
[3] |
白娟. 基于大数据分析的学风建设以及学生管理工作探析[J]. 无线互联科技, 2020, 17(9): 74-76. |
[4] |
赖小平. 民办高校软件技术专业“一主三翼”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J]. 无线互联科技, 2020, 17(9): 81-83. |
[5] |
叶惠卿. 基于融合信息素养培养模式探索——以软件技术专业为例[J]. 无线互联科技, 2020, 17(8): 104-105. |
[6] |
陆苗霞. 网络虚拟化环境下应用型本科网络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J]. 无线互联科技, 2020, 17(8): 82-84. |
[7] |
黄菲菲. 基于校行企联合多元育人的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实践——以广东省贸易职业技术学校为例[J]. 无线互联科技, 2020, 17(7): 82-83. |
[8] |
金月娥. 信息化教学在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的应用——以“城市轨道交通票务管理”教学为例[J]. 无线互联科技, 2020, 17(4): 101-102. |
[9] |
金华. 应用型本科物联网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J]. 无线互联科技, 2020, 17(4): 103-104. |
[10] |
杜娟, 张爱华, 苗景国. 基于多元智力理论下的高职工科分类教育探索与实践——以焊接技术与自动化专业为例[J]. 无线互联科技, 2020, 17(3): 110-111. |
[11] |
耿子康. 基于信息化教学的“城市轨道交通供电”课程实践——以倒闸操作为例[J]. 无线互联科技, 2020, 17(3): 106-107. |
[12] |
杨平. 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以高职院校“1+X”制度为视角[J]. 无线互联科技, 2020, 17(22): 136-137. |
[13] |
刘小玲, 薛亮.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高职本科人才培养探讨[J]. 无线互联科技, 2020, 17(20): 115-116. |
[14] |
白冰. 高职“专创”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研究——以城市轨道交通通信信号技术专业为例[J]. 无线互联科技, 2020, 17(19): 128-129. |
[15] |
莫小宏, 吴碧海. “互联网+”背景下电子信息类人才培养模式探究[J]. 无线互联科技, 2020, 17(19): 105-1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