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苏超”看“科创”①︱从绿茵场到科创赛,看创业江苏如何“点球成金”
2025-07-04 14:29  来源:交汇点新闻  作者:胡安静  
1

编者按:这个夏天,江苏的两场“赛事”格外引人注目——一边是江苏省城市足球联赛,“苏超”的绿茵激战,另一边是“创业江苏”科技创业大赛,“苏创”的智慧交锋。一“体”一“科”,看似平行,却在创新活力、城市气质和产业生态的维度上交织出江苏高质量发展的新叙事。

最近,“破门”成了“苏超”比赛中的热词。在绿茵场上,“破门”瞬间需要强大的爆发力;在科技创新的赛场,“破门”则需要十年磨一剑的积累与打破壁垒的雄心壮志。日前,第十三届“创业江苏”科技创业大赛报名工作圆满结束,地方赛即将拉开帷幕。来自全省十三个设区市的优秀科技创新创业项目即将登上“科创”赛场,展开激烈角逐。

海迈医疗科技(苏州)有限公司在中国创新创业大赛生物医药全国赛中摘得成长组一等奖

必须看到的是,科技创新的赛场上,从0到1的“破门”尤为关键。去年,海迈医疗科技(苏州)有限公司从“创业江苏”科技创业大赛中脱颖而出,凭借“小口径组织工程人工血管”研发技术,在中国创新创业大赛生物医药全国赛中摘得成长组一等奖。为突破“卡脖子”技术,让中国患者用上效果更好的小口径人工血管,项目创始人邱雪峰教授毅然走上了创业之路。他在心血管外科临床和人工血管研究领域积累了近20年的经验,凭借自主建立的组织工程和再生医学技术平台,成功研制出第一款小口径人工血管,为广大患者带来了一个新的希望。

常州赛璞睿生科技有限公司参赛代表在“国赛”路演中

同样,常州赛璞睿生科技有限公司凭借“高端苛刻工况过滤技术系统开发与产业化”项目,在“创业江苏”科技创业大赛中一路过关斩将,跻身“国赛”,并一举斩获初创组一等奖。以往,高端过滤技术长期被国外垄断,国产过滤材料与进口产品存在较大差距。该公司核心团队成员在材料领域皆有二三十年从业经验,他们自主研发的第三代过滤系统,精度达到0.3微米,远超进口产品的1.3微米,实现了从追赶到领先的跨越。

从人工血管突破“卡脖子”难题,到过滤系统领先国际,科技创新的每一次“破门”,都源于对关键核心技术的不懈攻关。“创业江苏”科技创业大赛正是为科技创新搭建的广阔舞台,让这一个又一个“破门”时刻成为众人瞩目的焦点。自2013年启动以来,大赛累计吸引了海内外5.4万个创业团队和企业报名参赛,其中608个项目在省大赛获奖,85个项目在中国创新创业大赛获奖,国赛获奖数连续多年位居全国37个赛区前列。

随着本届大赛地方赛的启幕,那些深耕于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生物医药以及新能源、新能源汽车、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创新项目,正蓄势待发。它们或将成为打破国际垄断的新力量,在科技赛场上演绎属于中国创新的“破门传奇”。

也正如绿茵场上的精彩进球需要团队协作与瞬间爆发,科技创新的“破门”同样需要政策土壤、资本助力与科研智慧的深度融合,而“创业江苏”也已经做好准备,为这场盛大的科创“破门”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胡安静 国亚妮

标签:
责编:李嘉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