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下载文章

一年内发表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 最近1个月下载排行 | 最近1年下载排行

当前位置: 最近1个月下载排行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我国公共数据开放平台现状及提升路径
万鑫淼
2025, 42 (1): 55-58.  
摘要32)      PDF (1157KB)(343)   
公共数据本身具有巨大的价值,公共数据开放平台是发挥公共数据价值的媒介。我国公共数据开放平台建设还不够完整和规范,存在许多问题需要解决。文章基于国内学者研究及相关数据并结合实际公共数据开放平台,对公共数据开放平台建设现状和公共数据开放平台研究现状进行阐述,发现公共数据开放平台存在法律法规不完善、区域发展不平衡、平台利用程度低和平台建设不规范问题,提出公共数据开放平台需加强立法,构建完善的法律法规;提升公众数据认识,加快人才培养;以需求为导向开放高质量公共数据;明确数据开放范围,完善平台功能提升路径,促使我国公共数据开放平台更好地可持续发展。
微信公众平台版权侵权现象的原因及对策分析
季晨宸
2019, 36 (9): 75-77.   DOI: 10.1004-7530/2019-36-9-75
摘要189)   HTML240)    PDF (1021KB)(772)   

在日常生活中,微信已逐渐成为人们交流、获取信息的主要平台。随着微信使用频率的不断提升,微信公众平台自媒体的版权侵权问题也不断暴露,阻碍了微信公众平台的健康发展。文章首先阐述了微信公众平台版权侵权最常见的3种情况,其次从5个方面分析了微信公众平台版权侵权现象屡屡发生的原因,最后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和建议,以期为微信公众平台健康持续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基于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高校图书馆服务模式构建与实践
王靓亮, 和正华
2025, 42 (1): 115-119.  
摘要49)      PDF (1056KB)(269)   
文章基于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中高校图书馆的作用,分析了当前高校图书馆在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地给出了图书馆服务模式的改革与发展策略,包括加强馆藏资源整合、建设特色学科资源,强化信息素养教育、建设嵌入合作课程,强化基础阶段服务、满足高阶个性需求,建立专题研究空间、加强学术交流协作,建立联合培养模式、全程跟踪学科服务等,以期助力高校图书馆实现人才创新能力培养服务模式的改革与发展。
基于Anylogic的校园行人流研究分析
陈志远,杨帆,朱萍,顾杰
2019, 36 (11): 63-67.   DOI: 10.1004-7530/2019-36-11-63
摘要264)   HTML3237)    PDF (2089KB)(1930)   

通过对下课时学生步行集散的实地调查,分析学生下课后,从教学楼往食堂、生活区的运动规律。通过对校园内行人摄像观测和数据统计,共采集了1h 的视频资料,获得数据样本共9 487条,整理后得到9 462条可用数据样本。分析已有的行人特征数据,软件拟合后得到校园内学生运动的特征参数。文章建立学生流微观仿真模型,分析拥堵区域,为校方优化已有道路规划提供建议,给校方合理安排学生上课地点及时间提供参考。

高校图书馆文化传承与科学管理探索——以天津医科大学图书馆为例
丰自凤
2019, 36 (5): 21-23.   DOI: 10.1004-7530/2019-36-5-21
摘要162)   HTML529)    PDF (1104KB)(1660)   

文化育人成为新时期高校素质教育的一种模式,势必影响高校图书馆对于文化传承与创新职能的重视程度,而被誉为“大学心脏”的图书馆,有职责做好文化传承与创新工作。文章以天津医科大学图书馆为例,简述了图书馆在文化传承平台建设与管理方面的实践和探索,分析了高校图书馆在探索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思考了可行性的改进措施。

高校图书馆学习共享空间改造与服务创新的思考与实践——以贵州中医药大学图书馆为例
张弦, 吴玲
2022, 39 (18): 24-26.   DOI: 10.1004-7530/2022-39-18-24
摘要257)      PDF (1056KB)(1459)   
由于时代的发展,传统图书馆对大学生的吸引力已逐渐下降,对图书馆空间和服务进行变革势在必行。学习共享空间是目前图书馆空间改造领域较为先进的理念,为图书馆空间再造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文章论述了图书馆学习空间再造的意义,介绍了贵州中医药大学图书馆以学习共享空间理念为指导思想,从实体层、虚拟层和支持层3个方面对图书馆空间进行改造,为了与物理空间改造相适应,还推出了嵌入式学科服务和预约服务,希望通过以上举措提升图书馆对用户的吸引力。
苏南自创区科技资源军民融合共享现状及潜力分析
唐小龙,姜文超,邵笑冰,刘震波,王世春
2019, 36 (8): 1-4.   DOI: 10.1004-7530/2019-36-8-1
摘要91)   HTML2)    PDF (1128KB)(608)   

军民科技资源融合共享对于资源要素整合,统筹科技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提升协同创新能力具有关键意义。文章对苏南自创区科技资源现状、共享情况进行梳理分析的基础上,认为苏南自创区科技资源军民融合过程中存在一定问题,融合共享的潜力还有待进一步释放。从强化政府引导、搭建军民科技资源共享服务网络、构建军民利益相容机制3个方面系统阐述了加快苏南自创区军民科技资源融合共享的机制建设。

苏州市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研究
刘中正
2019, 36 (11): 6-9.   DOI: 10.1004-7530/2019-36-11-6
摘要321)   HTML1333)    PDF (1103KB)(1825)   

文章运用SWOT分析方法,对苏州市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现状进行研究,找出产业中存在的优势和劣势,分析外部环境中存在的机遇与挑战,紧跟全球发展趋势和国内产业政策,针对性地提出苏州市新能源汽车产业下一步发展方向和布局,以及对策建议,以推动产业整体实现蓬勃发展。

遥感技术在城市中的应用——以郑州为例
孙会超
2019, 36 (11): 60-62.   DOI: 10.1004-7530/2019-36-11-60
摘要271)   HTML3546)    PDF (2065KB)(1699)   

近年来,随着遥感技术的发展和完善,遥感技术逐渐成为获取城市规划过程中所需基础数据的重要手段。文章通过实验利用遥感技术对其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此次研究以3个不同时期的遥感影像为基础,通过遥感影像解译,获取郑州不同时期的建成区图像,并与郑州市城市规划图进行比较,分析了郑州市的城市规划走向,验证了遥感技术在城市规划中应用的可行性。

优化现代化都市圈发展情况分析及对策建议——以湖北省三大都市圈为例
李静, 李喜英, 梅雨晴, 冯玉娇
2025, 42 (1): 1-6.  
摘要72)      PDF (1198KB)(244)   
都市圈建设已成为国内外推动区域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战略,都市圈内的各个城市通过优势互补共同促进高质量发展。为充分发挥都市圈在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提升产业能级等方面的支撑作用,文章梳理了国内外重要都市圈发展实践,总结了其优秀发展经验,深入分析了湖北省都市圈的现状以及不足,就进一步优化现代化都市圈建设提出建议,主要包括持续强化科技创新能力、增强中心城市辐射作用、促进要素自由流动、完善市场合作机制。
信息技术背景下智慧旅游发展前景研究
李梓豪,徐洪峰*
2019, 36 (10): 71-74.   DOI: 10.1004-7530/2019-36-10-71
摘要160)   HTML62)    PDF (1188KB)(1251)   

文章通过对智慧旅游相关文献资料的梳理,发现对智慧旅游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系统开发、评价指标、发展意义等方面。文献以描述性为主,缺乏深层次的研究,研究方法以定性研究为主,缺乏定量研究。基于上述存在的问题,文章提出未来进一步的研究及建议,以期为相关领域学者研究提供参考。

“十四五”时期应用型高校图书馆资源建设的探究——以四川旅游学院图书馆为例
李依倪
2022, 39 (18): 18-20.   DOI: 10.1004-7530/2022-39-18-18
摘要310)      PDF (925KB)(1603)   
“十四五”规划对高校图书馆资源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对于应用型高校图书馆而言,更需统筹依托应用型推进图书馆体系建设。文章对“十四五”时期四川旅游学院图书馆资源建设开展的相关工作进行了梳理和分析,提出问题及完善途径,旨在为应用型高校图书馆在“十四五”时期开展资源建设工作以面对新阶段的挑战提出一定的参考。
江苏省科技基础设施高质量建设研究
龚美娟
2022, 39 (18): 1-4.   DOI: 10.1004-7530/2022-39-18-1
摘要1012)      PDF (985KB)(1979)   
科技基础设施是开展科技创新活动的重要基础。面向“十四五”和2035年中长期科技发展,推动江苏省科技基础设施高质量建设十分必要且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通过梳理江苏省科技基础设施布局建设的总体情况,剖析其在体系设计、投入保障、运行管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重塑科技基础设施体系、打造江苏科技创新高峰、激发科技基础设施活力、提升科技基础设施建设水平的对策建议,进一步推进科技基础设施优化布局和高效运行,为江苏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提供有力支撑。
计算机学科ESI高被引论文的可视化分析
陈长华
2019, 36 (11): 10-14.   DOI: 10.1004-7530/2019-36-11-10
摘要560)   HTML5516)    PDF (1345KB)(2050)   

采用科学计量学工具CiteSpace,对计算机学科ESI高被引论文的特征进行分析,挖掘计算机学科引领国家、核心机构、热门研究方向、研究热点。通过研究可见,目前在计算机学科领域有影响力的国家主要有中国、美国等;有影响力的机构有中国科学院、德克萨斯州大学奥斯汀分校、南洋理工大学等。人工智能是当前最热门的研究方向,智能优化算法、神经网络、无线传感器网络、云计算、人脸识别等是当前计算机学科领域的研究热点,应予以密切关注。

民办高校实验室的安全建设——以中山大学新华学院为例
李宝凤
2019, 36 (8): 62-64.   DOI: 10.1004-7530/2019-36-8-62
摘要122)   HTML0)    PDF (1294KB)(834)   

民办高校在我国高等教育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其注重实践能力培养的功能尤为突出,而实现这一功能的主要场所是实验室,实验室安全是保障这一功能顺利实现的首要条件。文章从实验室的安全制度建设、知识学习以及存在的安全隐患如:安全意识差、安全培训不足,“硬件”“软件”投入建设比重差别大等几方面进行论述,再分析解决对策:从加强人员安全意识、责任落实,加强实验室安全管理和加强实验室安全文化建设3个方面分析总结实验室安全建设的对策。只有实验室安全、人员安全,教学效果才会有无限可能。

新工科视域下土建类学生实践能力影响因素及培养途径研究
刘顺青, 梅岭, 徐浩青, 侯贺营, 王玉英
2025, 42 (1): 79-82.  
摘要31)      PDF (1735KB)(221)   
良好的实践能力是土建类学生顺利就业的重要条件。为探索高校土建类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途径,提高学生自身能力与社会的融合度,在实践能力结构分析的基础上,文章通过分析影响实践能力培养的主要因素,从专业课程体系、实验及实训条件、教师工程实践能力以及校企合作4个方面对该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途径进行探讨研究。研究结果可为土建类专业学生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
数字经济发展对劳动力就业的影响研究——基于城市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吴昊, 蔡子琪, 王大哲
2025, 42 (1): 16-23.  
摘要33)      PDF (1172KB)(222)   
文章采用2011—2021年287个城市的面板数据,利用熵权法衡量了数字经济的发展水平,运用面板固定效应模型,全面探究数字经济发展对就业规模、就业质量和就业结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发展可以显著扩大就业规模、提升就业质量、改善就业结构。数字经济发展对东、中、西3个区域就业的影响具有明显的差异,同时,数字经济能够显著扩大“宽带中国”政策试点城市的就业规模并改善就业结构。文章研究表明,国家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应关注区域间数字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推动区域协同发展,以此促进就业效应的提升。
新质生产力背景下公共管理类研究生培养路径研究
林耀奔, 祁天心
2025, 42 (1): 69-73.  
摘要30)      PDF (1132KB)(221)   
新质生产力作为现代经济发展的关键推动力,对公共管理类研究生的培养提出了新的挑战与机遇。文章通过深入剖析新质生产力的内涵,分析其与公共管理类研究生培养的逻辑关联,探讨了知识驱动、技术创新、信息化和综合能力提升4个方面的作用机制。基于这些理论分析,从优化课程设置、强化实践环节、探索跨学科融合和培养综合能力4个方面提出了构建新质生产力背景下公共管理类研究生培养路径的策略,为构建更加科学、高效的公共管理类研究生培养体系提供了理论依据。
高校图书馆短视频服务创新策略研究
廖书语, 王军
2025, 42 (1): 133-136.  
摘要27)      PDF (1132KB)(219)   
短视频平台成为大学生云学习的场域,利用短视频平台开展知识服务成为高校图书馆关注的议题。文章首先从短视频运营视角切入,通过分析高校图书馆抖音平台的运营现状及问题,提出深耕内容主题、联动社交媒体平台、调研用户心理等运营思路;接着从高校图书馆的视角出发,针对信息情报服务、阅读推广、宣传等不同方面提出了短视频服务创新策略,以期为高校图书馆短视频服务提供参考。
档案信息资源管理赋能企业创新管理研究
张义奇, 朱进, 薛蕾, 汪木兰, 徐浩
2025, 42 (1): 100-106.  
摘要35)      PDF (2742KB)(220)   
数字化转型背景下,档案管理正从传统保管向智能服务转型,档案数据已成为推动企业创新发展的关键信息资源。文章探讨了档案信息资源管理如何赋能企业创新管理,系统梳理了档案信息资源管理与企业创新文化管理的研究现状,并构建了档案信息资源赋能企业创新管理的模式框架。通过分析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的创新管理实践,文章提出了基于档案信息资源的企业创新管理实施路径,构建了创新管理支撑体系。研究结果表明,科学的档案信息资源管理能够显著提升企业创新能力,为企业创新管理和数字化转型提供坚实的知识支持。文章不仅拓展了档案价值挖掘的研究维度,还为企业创新管理模式的优化提供了新的思路。
江苏“数字工信”政府数字化转型探索与实践
朱涛, 毕作琳, 裴梧延, 肖捷
2025, 42 (1): 59-63.  
摘要41)      PDF (2267KB)(230)   
建设数字政府是基于信息时代背景下的政府变革回应,加强数字政府建设、完善数字政府治理体系已成为政府改革的主旋律之一。文章研究表明,江苏工信部门从工作实际出发,积极探索数字化转型发展路径,通过建设数字工信一体化平台逐步构建起全省一体、上下联动的工作体系,政务服务质量、产业治理水平、机关运行效能得到显著提升,为下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奠定了良好基础,对于政府数字化转型建设具有积极的参考意义。
上海博物馆图书馆图书编目问题探讨
林文斌
2019, 36 (9): 20-22.   DOI: 10.1004-7530/2019-36-9-20
摘要144)   HTML307)    PDF (1024KB)(1557)   

图书编目是图书入库、读者借阅前的一项重要工作。文章从上海博物馆图书馆自有的一套分类体系出发,探讨了分类号及编目过程中的常见问题。

高校图书馆数据素养教育机制建设研究
张渊
2025, 42 (1): 91-95.  
摘要38)      PDF (1132KB)(219)   
随着第四科学研究范式的到来,数据素养已成为当今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项能力。高校图书馆是学生获取信息的主要场所,也是培养学生数据素养的重要平台。然而,当前高校图书馆的数据素养教育机制尚不完善,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文章通过对高校图书馆数据素养教育的现状进行分析,探讨了数据素养教育的重要性,提出了建设高校图书馆数据素养教育机制的相关策略和措施,以期为提升高校图书馆的数据素养教育水平提供参考和借鉴。
数字化档案馆建设发展思路
陈正萍
2019, 36 (11): 19-21.   DOI: 10.1004-7530/2019-36-11-19
摘要207)   HTML688)    PDF (1090KB)(1388)   

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互联网应用的广泛普及,数据库管理技术、信息传输技术层出不穷,引发了档案这一行业的信息化变革。档案工作是政府治理和公共服务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应尽早建立并完善数字档案。利用数据资源发掘知识、提升效益、促进创新,对个人、集体乃至国家治理都十分有益。文章在介绍数字档案馆发展现状和认真总结过去的基础上,分析了数字档案馆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针对数字档案馆建设坚持“推陈出新”的原则,借鉴成功经验和方法提出了几点发展思路。“互联网+”时代各行各业竞争激烈,档案行业也不例外,只有不断提高才能取得持久的进步。

半导体产业向东南亚转移趋势下江苏半导体企业出海发展的对策研究
沈潇雯
2025, 42 (1): 12-15.  
摘要55)      PDF (1034KB)(215)   
在全球地缘政治、供应链重构和技术迭代的背景下,东南亚正成为半导体产业新的增长极。作为中国半导体产业的重要基地,江苏省企业面临挑战与机遇并存的局面。文章系统分析了东南亚半导体产业现状、企业出海概况及面临的问题,进而提出了江苏助力半导体产业出海的具体举措,从培育新质生产力、加强国际合作、加强金融支持和风险控制、人才培养等方面为江苏半导体企业在全球化竞争中把握机遇、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全面的战略思路。
长江沿线工业用地变化及时空差异分析——以江苏省内段为例
王海君, 夏斯雨
2025, 42 (1): 124-127.  
摘要28)      PDF (1130KB)(220)   
为完成长江大保护战略部署,加强对长江生态环境的保护,各地区应及时调整国土空间规划和产业布局。文章分析了江苏省沿江地区2016—2022年工业企业用地集约利用水平变化以及沿江5 km、10 km、15 km范围内工业企业数量及规模变化,发现江苏沿江区域治理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效果,工业企业用地集约利用水平明显提升,沿江区域工业企业数量尤其是化工企业数量呈减少趋势。
基于InCites和ESI视角的石油类高校科研论文竞争力对比研究
刘天琳, 张芹, 陆桃妹
2025, 42 (1): 39-44.  
摘要26)      PDF (1415KB)(217)   
为优化学科布局,激发科研论文创新主动性,掌握石油类高校科研发展水平,文章对比分析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与其他9所石油类高校的学术影响力。利用ESI数据库与InCites平台的综合数据资源,构建了一个评价体系。该体系依托InCites的核心科学指标,精心选取了涵盖论文产出量、学术影响力及国际合作网络在内的3个关键维度下的10个独立评价指标。随后,针对国内10所石油特色高校的科研论文表现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竞争力评估。评估结果显示,这些石油类高校在科研论文的综合竞争力方面展现出了较高的整体水平。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科研论文综合竞争力处在中间位置,在论文合作关系上略有优势,在论文生产量、论文影响力上处于中游,今后应在论文数量和质量上继续增强,建立相关论文奖励机制等。通过科研论文竞争力分析可以为学校“双一流”建设提供充足的监测数据和制定发展政策提供支撑。
协同理论视域下应用型高校产教融合拓展机理研究
王建, 陆颖
2025, 42 (1): 74-78.  
摘要28)      PDF (1424KB)(220)   
分析产教融合的拓展机理,对于破解产教融合存在的问题,构建产教融合发展的长效机制具有重要意义。协同理论和产教融合具有较高的适切性,可以明确产教融合实施主体的主要责任和义务,可以规定产教融合实施过程中的利益分配情况,可以描绘产教融合的运行状态。文章分析了产教融合的现实困境,并以人才培养交流为产教融合的耦合点,详细说明了产教融合的纵向拓展机理及发展对策。在此基础上,文章分析了从人才培养交流向产教融合研发的横向拓展机理及策略,最终构建了一点深入、由点到线、由线到面的产教融合发展新机制,研究成果可为产教融合的进一步深化提供借鉴。
大数据视野下抖音政务号用户信息行为研究
赵浚吟
2019, 36 (8): 74-77.   DOI: 10.1004-7530/2019-36-8-74
摘要192)   HTML196)    PDF (1193KB)(1696)   

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与完善,各类移动APP应用快速普及,抖音也日渐成为人们日常工作、生活中获取信息的方式之一。文章首先介绍了政务抖音的发展现状,分析了抖音用户信息行为的特点,再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进一步分析了用户对政务抖音号的使用状况,得出不同性别、职业、年龄等对政务类抖音号的关注和互动程度上,存在显著差异,这些结论对未来政务抖音号的发布、使用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

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数字图书馆资源自动分类研究
杨敬
2025, 42 (1): 107-110.  
摘要32)      PDF (1079KB)(216)   
近年来,数字图书馆在信息资源管理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推动着数字图书馆的进步,要求其优化资源分类,提升智能化水平。数字图书馆资源自动分类涉及机器学习、深度学习、自然语言处理等关键技术,旨在实现对多模态数据的智能化分类与管理。文章分析了数字图书馆资源自动分类中存在的分类精度不足、数据标注不完善等问题,提出了针对性的优化分类精度、改进数据标注、统一分类标准、提升多模态融合能力等实施策略,为智能化分类体系构建提供指导。
强化农业企业创新主体地位的路径研究
高逸慧
2025, 42 (1): 7-11.  
摘要26)      PDF (1056KB)(215)   
农业现代化是一条持续变迁的前进路径,在创新战略布局中,农业企业的核心地位正逐渐凸显。文章深入探讨了农业现代化背景下,农业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的重要性及其对国家粮食安全和乡村全面振兴的深远影响;详细分析了国家创新战略对农业企业创新的指导,农业企业在市场导向性、资源使用的开放性和运作高效性方面的优势以及我国农业企业创新主体建设的现状和成就。研究发现,农业企业在科技创新中发挥核心作用,政府的引导和支持对于构建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和推动农业现代化至关重要。
基于引文影响力视角探索我国化工类学科的国际学术影响力
张晓晴, 于乐, 邵百一
2025, 42 (1): 29-38.  
摘要34)      PDF (6055KB)(215)   
作为“双一流”建设的重要评价指标之一,国际学术影响力的系统研究对于准确把握我国学科发展国际水平具有重要价值。文章基于InCites平台,采用文献计量学对我国化工学科学术论文的数量和质量、学术标准化影响力、国际合作质量及合作机构进行分析发现:我国化工学科在发文量和被引频次上占据全球领先优势,但学术标准化影响力略低于全球平均水平,国际合作规模与成果产出在稳步上升,但国际合作质量与影响力还有较大提升空间。建议优化化工学科评价方法,更加重视学术成果质量,把握战略机遇,提升全球合作发展质量,有效提升我国化工学科的国际学术影响力。
一种智能化综合布线系统研究
宁悦,吴啸晨,吴海波,徐帆
2019, 36 (2): 41-44.   DOI: 10.1004-7530/2019-36-2-41
摘要151)   HTML1593)    PDF (1276KB)(1615)   

传统的综合布线系统,通过跳线实现网络设备之间的连接,其插接和标识管理过程均由人工操作完成。随着综合布线系统规模的不断扩大,这些工作变得异常繁重,这必然会导致系统出错的概率上升,且相应的解决问题的及时性也会受到影响。为解决这一问题,文章将模拟开关应用于综合布线系统中,实现跳线的智能化通断,无须人工插接和标识跳线,大大减少了人工操作带来的诸多问题。此外,目前综合布线系统只提供以太网口单一接口的连接功能,无法为诸如用户口、E1口、串口等其他类型接口提供连接功能,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文章旨在研究一种通用化智能化综合布线系统,为各类装备间接口互连提供统一接入功能。

基于信息技术的档案人才“1+X”证书制实施路径研究
李翠艳
2025, 42 (1): 87-90.  
摘要24)      PDF (1046KB)(219)   
文章旨在探讨基于信息技术的档案人才“1+X”证书制的实施路径。通过对相关理论的研究和实践案例的分析,阐述了“1+X”证书制在档案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从证书体系构建、教学模式改革、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实施路径,以期为提高档案人才的信息技术素养和职业能力提供参考。
科技情报服务机构强化科技智库功能路径研究
鲁旭
2019, 36 (11): 1-5.   DOI: 10.1004-7530/2019-36-11-1
摘要235)   HTML3919)    PDF (1101KB)(1639)   

科技情报服务机构是我国特色新型智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全球科技智库发展趋势特征来看,强化和凸显科技智库功能,我国科技情报机构具有功能基础、载体基础、方法基础、产品基础等方面独特优势。传统科技情报服务机构可以通过明确科技智库融合化发展目标选择、增强支持决策(预判)精度、在思想市场中彰显独立性、打开人才流动“旋转门”、蕴储自身社会影响力等多方面路径,夯实自身科技智库创新发展的内生能力,实现再发展。

服务转型视角下的高校图书馆智慧空间建设
齐维, 仲芳
2025, 42 (1): 111-114.  
摘要28)      PDF (1719KB)(218)   
文章从服务转型的维度探析高校图书馆智慧空间的建设路径:首先,明确图书馆空间的内涵与研究建设历程;其次,分析服务转型的观念转变、方式转换、覆盖面提升与精准度提高这几方面。文章通过对服务转型的分析,确定图书馆智慧空间建设的路径,从智慧实体空间、智慧虚拟空间、智慧特色空间、智慧交互空间入手,以逐步递进的方式进行智慧空间建设,运用空间再造、技术共享、数字人文、智能互动等方式具体实施,完成高校图书馆智慧空间建设的目标。
产教融合背景下民办高校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研究
邓洋阳, 叶爱山, 刘芳, 李晓华
2025, 42 (1): 64-68.  
摘要27)      PDF (1120KB)(222)   
文章运用模糊层次分析法对产教融合背景下民办高校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各因素对民办高校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有所差异,政府支持与政策保障以15.00%的权重位居首位,校企合作机制、科研与社会服务的权重位居第2,办学定位与人才培养模式、实践教学条件、校地资源共享3个因素处于中等水平,师资队伍建设、质量保障与评估反馈同样起到重要支撑和保障作用。据此,提出针对性建议以更好地促进民办高校服务地方经济发展。
基于微信生态圈的政府数据开放平台研究
安冠宇
2025, 42 (1): 128-132.  
摘要24)      PDF (1040KB)(217)   
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以数据挖掘和应用为基础的智慧城市建设已成为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作为社会管理与城市治理的主体,政府所形成并管理的数据资源约占全社会总量的80%。有效治理这些数据不仅能产生新的价值,也有助于加速智慧城市建设的推进。文章将对政府数据开放进行解构,揭示其与微信生态圈之间的逻辑关系及作用机制;同时,将探讨当前政府数据开放面临的主要困境,并寻求基于微信生态圈的政府数据开放发展实践路径的潜在可能性。这对我国政府数据开放平台的优质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数字化转型赋能农业企业高质量发展的路径探索
袁加贝, 夏玉莲
2025, 42 (1): 24-28.  
摘要40)      PDF (1053KB)(218)   
加快推动农业企业数字化转型是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文章探究数字化转型赋能农业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内在机理,并分析农业企业当前面临的转型意识薄弱、转型路径不清晰、缺乏核心技术与设施支撑、专业人才储备匮乏、政策扶持力度不足等现实困境。面对诸多挑战,农业企业需要强调技术发展,内外结合优化数字化转型战略规划;夯实数字化转型的技术设施支撑,丰富融资渠道;重视数字化人才队伍建设,加快培育复合型人才;加强政策支持力度,满足企业个性化需求,这是数字化赋能农业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
高校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的现状及创新改革
尹二林
2025, 42 (1): 83-86.  
摘要28)      PDF (1032KB)(219)   
信息素养是察觉、评估、分析与利用资讯的能力,通识教育着眼于人的全面发展,培养“受教育的人”。文章通过对通识教育和信息素养内涵以及两者关系的梳理,采用问卷调查法、实证研究法和网络调查法对国内部分重点高校开设的信息素养教育课程的教学对象、教学模式、学分等进行全方位调查,实证国内通识教育视角下信息素养课程的现状以及面临的挑战,以期探索一种通识教育和信息素养教育和谐发展的教学方式,构建信息素养教育健康发展新体系。